香港青年陈智敏大湾区创业记三次创业最终落户广州
见到陈智敏时,是在位于广州津滨腾跃大厦11楼的专创办公空间里,这里也是天河港澳青年之家其中一个创业基地。
5年前,陈智敏第一次从香港来到内地创业,经历了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创业失败的经历后,2018年,陈智敏来到广州,通过天河港澳青年之家的帮助,将香港的公司分支开设在天河。
采访这天,陈智敏从香港搭乘高铁来到广州,短暂逗留的两天时间里,除了接受采访,还要参加广州市科协的会议。在他的身份标签上,除了创业者,还是专业工程师、英国法律硕士及广东青联和广州科协的委员。
陈智敏与广州有着不解的缘分。陈智敏的父母是花都人,早年移居香港。1981年,陈智敏在香港出生,从小他的生活常常是穗港两地切换。面对庞大的内地市场,再次创业的陈智敏做足准备。他表示,“广州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,这些年在不断进步和改变,这里充满了机遇和希望。”
本期港澳创业青年,邀请香港创业青年陈智敏分享内地创业生活点点滴滴。
出身自带“广州基因”
“你好,我系Chiman。”一开口便是典型的港式介绍,然而,陈智敏却与广州有着不解的缘分。
陈智敏的父母来自花都,早年移居香港工作和生活。1981年,陈智敏在香港出生,从小他的生活常常是穗港两地切换,“小时候一放暑假就会第一时间跟父母回广州探亲,家人会从香港带一些物品回广州,例如彩电、音响。那时很少人家里有电视,一到晚上八点档的连续剧时间,家里客厅坐满了街坊。”
陈智敏还记得小时候在广州最常去南方大厦买东西,那里是广州为数不多的百货公司。他的记忆中,还有西湖路、少年宫、越秀山这些旧时的地标。
虽移居香港,但陈智敏一家和内地的缘分从未切断过,父亲创业也选择了回内地开设工厂。
“上世纪90年代,父亲回广东开工厂,那时广州并不是首选,而是从附近的小城市江门开始。”陈智敏回忆,除了港澳人士还有不少台商在当地开设工厂,生活相对简单,更没有夜生活可言,于是陈智敏一家决定在江门开设第一家卡拉OK。
“以前的点歌设备没有现在这么高级,影碟也是从香港带过来的。想唱哪首歌就通过目录写下想唱的歌曲编号,工作人员在后台录入播放。”陈智敏笑着说,他就是当时在后台帮忙切换歌曲,录入编号的工作人员。
家人在内地的创业生活,给陈智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让陈智敏对内地市场有了一定的认识。
大湾区创业一波三折
“以前省港澳的说法,现在是大湾区概念。”在陈智敏看来,“80年代改革开放时香港经济还没腾飞,到了上世纪90年代才有百花齐放的感觉。如今在大湾区的概念下,或将迎来第二次飞跃。”
近年来,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提出,不少港澳年轻人希望借此机会到内地开拓市场,陈智敏是其中一位。
5年前,陈智敏看到了内地的发展契机,来到深圳前海,他希望可以将香港业务在深圳前海落户,考察的第一站位于前海的深港青年梦工场。
这个成立于2014年12的深港青年梦工场,以公益市场化为运营原则,为深圳、香港,亚洲及全球创业青年设立的创新创业基地,为入驻团队提供以一站式专业创业及营商服务等。
“那时新闻报道政府要发展前海,有六个沙田那么大,还会采用香港的发展模式。感觉好像机遇比较多,希望凭着香港牌照和经验在前海落户。”然而陈智敏却笑着说,“那个地方叫做梦工厂,但对我来说,确实是梦醒的地方。”
陈智敏分享,考察前海时辖区内已入驻了不少内地大企业,例如阿里巴巴、平安等,对企业规模的要求让陈智敏望而却步,“在香港中小企业定义是50人以下的团队,但在这里,要求至少规模达到1000人以上。”
其次是申请难,香港工程师及建筑公司难以取得内地资格,同时对行业的要求也有一定限制。
和香港不同,在内地创业,除了市场需求还要紧跟热潮,“有些产业会有政策先行的情况,鼓励创业者在新兴产业尝试创业发展,从共享经济到物联网,到现在的生物医药科技。都是当地政府会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。”陈智敏坦言,5年前在前海试水的时候,对落户方向的不了解,让他积累了一些创业经验。
离开前海陈智敏继续在大湾区里寻找创业机会,第二次尝试,他把目标锁定在了珠海横琴,然而繁琐的公证手续以及高昂的注册资本的要求,再次让陈智敏打起了退堂鼓。
两次碰壁失败后,陈智敏开始思考内地创业的方向和落户的城市选择。
帮助中国工程师走向国际UA
彼时陈智敏在香港已有自己的公司,主要提供专业认证培训和咨询的工作,工程专业出身的陈智敏,还曾经为港珠澳大桥项目提供过服务。工作过程中陈智敏接触到不少内地案例,因国际认证的问题到国外时容易受困,这让陈智敏看到了内地市场的商机。
陈智敏分享,在此之前他曾接触过一个内地案例,因工程师需到柬埔寨参与国家援建项目,在资质认证过程中发现,“国外援建项目有些执行的是欧美标准,内地工程师无法获得批复参与到援建工作中,而香港注册工程师与英美互通,可以从香港委派有资质的工程师参与。”
在这个过程中,陈智敏还发现,“内地拥有欧美国家认证牌照的工程师数量比例很低,如果要参与到一些国际援建工程时,就会遇到阻碍。”
在一带一路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等的推动下,国内人才资源与世界市场产生了更紧密的联系,展望未来,必将有大量优秀的工程专业人士走向国际,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作出贡献。
然而,如何协助工程从业员考取工程师及其他专业资格?如何协助工程从业员建立更好的行业联系和发展?如何有效地帮助国内工程专业人士取得外国专业资历认证,为人才走出去作出贡献?
这成为了陈智敏广州创业的方向。
天河的政策支持利好中小企业
或许是基因里带着“广州元素”,第三次内地创业,陈智敏把目标锁定在广州。
2018年时,陈智敏通过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的帮助,将香港公司的业务落户在天河。陈智敏透露,来到天河前曾想了解南沙市场,最终发现,“政策支持对中小企业来说并非十分利好。”
陈智敏将广州公司办事处设置在了珠江新城的专创办公空间里。近一年时间里,陈智敏频繁往返穗港两地,和过去探亲不同,他忙着在这里开拓业务布局市场。除了广州,陈智敏还在粤东、粤西开设了分支机构。不同地区的机构将承担不同的功能。
陈智敏坦言,“天河办公成本比较高,做培训中心并不容易,广州的定位就是见客和招生、线下见面,客服主要是土建类和土地工程的。”
据了解,目前公司业务主要为专业人士提供国际资质认证的咨询、培训、认证和模拟考核的服务,同时协助香港企业聘请国内的工程师。在此之前,陈智敏曾先后为中铁一局、碧桂园、香港中环电力等企业提供过相关服务。
陈智敏表示,“培训中国工程师国际视野和提升技术,为中国工程师走向国际是我们的初心,公司不仅仅只为了赚钱,要有清晰的愿景和使命才可以更长远地发展。”
采写:南都记者郑雨楠实习生谭国桦梁爽爽
摄影:南都记者钟锐钧
- 上一篇:广州公司简易注销需要哪些条件
- 下一篇:广州注册外资公司更全面的注册指南讲解